您现在的位置:

大众养生 >> 正文 >

调胃承气汤原方组成、医案条文、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

[原方组成]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

[服用方法]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煮,令沸,少少温服之。或者温顿服之。方中甘草、大黄,不宜与芒硝长时间同煎,若久煎能将大黄、甘草中的有效成分沉淀,影响治疗效果。

[治则方解]

病机:燥热结实,胃气不和。

治则:泻热和胃,畅达气机。

方义:方中大黄苦寒泻热去实,推陈致新。芒硝咸寒,泻热通便,润燥软坚。甘草益气,与大黄相用,泻热去实而不伤胃气,且能调和诸药。诸药相伍,攻下而不峻猛,能够调和胃气,治疗阳明热结缓证。

本方服法有两种:一见于第29条,"少少温服之”,以和胃气而泄燥热。一见于第70条,取"温顿服之”,使药力集中,以泻热和胃,润燥软坚。

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都可治疗阳明热结证。其中大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重证,由于邪热与燥屎相结,腑气不通所致;小承气汤主治阳明热结轻证,由于邪热与燥屎相搏,腑气不畅所致;调胃承气汤则主治阳明热结缓证,由于邪热与燥屎相合,尚未搏结,腑气失和,未至不通。大、小承气汤均用理气药,而调胃承气未用。

[辨证要点]

调胃承气汤所治病证的病机为燥热结实,胃气不和。用于治疗蒸蒸发热,腹满不大便,或心烦谵语等阳明腑实轻证。本方为泻下缓剂,正气虚衰、脾胃虚寒者及孕妇,宜忌用或慎用。

[仲景方论条文]

《伤寒论》第29条: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反与桂枝,欲攻其表,此误也,得之便厥。咽中干,烦燥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。若胃气不和,谵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。若重发汗,复加烧针者,四逆汤主之。

《伤寒论》第70条:发汗后,恶寒者,虚故也。不恶寒,但热者,实也。当和胃气,与调胃承气汤。

《伤寒论》第94条:太阳病未解,脉阴阳俱停,必先振栗汗出而解。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;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

《伤寒论》第105条:伤寒十三日不解,过经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硬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
《伤寒论》第123条: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下温温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。先此时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可与,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证,以呕,故知极吐下也。

《伤寒论》第207条:阳明病,不吐不下,心烦者,可与调胃承气汤。

《伤寒论》第248条: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《伤寒论》第249条:伤寒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

[注家方论]

1.成无己《注解伤寒论》:《内经》曰: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,佐以甘苦睡眠型癫痫病能治好吗。芒硝咸寒,以除热,大黄苦寒以荡实,甘草甘平,助二物推陈而缓中。

2.许宏《金镜内台方议》:汗吐下后,病不解,心烦谵语及心烦不得寐者,此非大实大满之证,乃虚结不散而凝于中,故属此方也。以大黄为君而通中结,以芒硝为臣而润其燥,以甘草为佐为使,缓调其中而辅二药。经曰"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,佐以甘苦”是也。问曰:诸下泄方中皆不用甘草,独此方中复用甘草何也?答曰:诸下泄方,乃下大实大热之证,速如星火,甘草能缓诸药,是以去也。独此方中乃调和胃气,故用甘草以缓其中也。又桃仁承气汤中用甘草者,乃治小腹急结,以甘草缓之也。

3.王子接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:调胃承气者,以甘草缓大黄、芒硝留中泄热,故曰调胃,非恶硝、黄伤胃而用甘草也。泄尽胃中无形结热,而阴气亦得上承,故亦曰承气。其义亦用制胜,甘草制芒硝,甘胜咸也;芒硝制大黄,咸胜苦也。去枳实厚朴者,热邪结胃劫津,恐辛燥重劫胃津也。

4.吴谦《医宗金鉴》:方名调胃承气者,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,非若大小承气专攻下也。《经》曰:热淫于内,治以咸寒;火淫于内,治以苦寒。君大黄之苦寒,臣芒硝之咸寒,二味并举,攻热泻火之力备矣。恐其速下,故佐甘草之缓。

5.柯韵伯《伤寒附翼》:不用气药而亦名承气者,调胃即所以承气也。《经》曰:平人胃满则肠虚,肠满则胃虚,更虚更实,故气得上下,今气之不承,由胃家之热实。必用硝、黄以濡胃家之糟粕,则气得以下;同甘草以生胃家之津液,而气得以上,推陈之中,便寓致新之义,一攻一补,调胃之法备矣。胃调则诸气皆顺,故亦得以承气名之。前辈见条中无燥屎字,便云未坚硬得了癫痫病怎么治疗会好者可用,不知此方专为燥屎而设,故芒硝分两多于大承气……此方全在服法之妙,少少服之,是不取其势之锐,而欲其味之留中,以濡润胃府而存津液也。

[名医验案]

1.罗谦甫医案

李君长子,年19岁。四月病伤寒9日,医作阴证治之,与附子理中丸数服,其证增剧,更医又作阳证,议论差互,不敢服药,决疑于罗。罗至宾客满坐,罗不欲直言其证,但细为分解,使自度之。凡阳证者,身须大热,而手足不厥,卧则坦然,起则有力,不恶寒,反恶热,不呕不泻,渴而饮之,烦燥不得眠,能食不多语,其脉浮大而数者,阳证也。凡阴证者,身不热,而手足厥冷,恶寒、路卧,面向壁卧,恶闻人声,或自引衣盖覆,不烦渴,不欲食,小便自利,大便反快,其脉沉细而微迟者,皆阴证也。今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,夜叫呼不绝,全不得睡,又喜饮冰水,阳证悉具,且3日不见大便,宜急下之,乃以酒煨大黄18克,炙甘草6克,芒硝15克,煎服。至夕下数行,去燥粪20余块,是夜汗大出,次日往视之,身凉脉静矣。

2.张锡纯医案

治一人素伤烟色,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。今因外感实热,十六七日大便犹未通下,心中烦热,腹中胀满,用洗肠法下燥粪少许,而胀满烦热如旧。医者谓其气虚脉弱,不敢投降下之药。及愚诊之,知其脉虽弱而火则甚实,遂用调胃承气汤加野台参12克,生赭石、天门冬各24克,共煎汤1大碗,分3次徐徐温饮下,饮至两次,腹中作响,觉有开通之意,3次遂不敢服,迟两点钟,大便通下,内热全消,霍然愈矣。

3.郭雍医案

治一人,盛年恃健不善养,过饮冷酒食肉,兼感冒,初病即身凉自利,手足厥逆,额上冷汗不止,遍身痛,呻吟不已,僵卧不能转侧,却不昏愦,亦不恍惚。郭曰:病人甚静,并不昏妄,其自汗自利,四肢逆冷,身重不能起,身痛如被杖,皆为阴证无疑。令服四逆汤,灸关元穴及三阴交,未应,加服丸炼金液丹,利、厥、汗皆少。若药艾稍缓,则诸症复出。如此进退者凡三日夜,阳气虽复,症复如太阳病,未敢服药,静以待汗。二三日复大烦躁,次则谵语斑出,热甚,无可奈何,乃与调胃承气汤,得利,大汗而解。阴阳反复有如此者。酒洗大黄9克,芒硝9克,炙甘草6克。

4.姚兴华医案

王姓,女,73岁。1961年11月24日住我院西医内科病房。先患泄泻二天,日下数十次,经西医治疗而愈。继而出现腹胀,二便不通,腹胀痛,以致病极汗出,烦躁不安,呕吐黄色稀水。先后吐出蛔虫4条,西医诊断为蛔虫性肠梗阻。因患者体质虚弱,未作X线钡餐造影检查。外科会诊后,亦认为不适于手术治疗,至11月29日,邀中医会诊。中医案语:口唇干燥,烦躁不安,呕吐不止,所吐尽属黄色稀水,且有粪便臭味,腹胀如鼓,脉象沉细,舌苔黄厚。证属蛔厥,但正气不足,邪气有余,虽痞满燥实.俱备,但体虚未宜猛下,仍以调胃承气汤和之。处方:生大黄9克,元明粉9克,生甘草3克。服药后,共大便4次,粪色先黑后黄,中夹蛔虫7条,呕吐止,腹胀消,当晚即进牛奶少许,次日进流质饮食,病情好转,旋即出院。

[长沙方歌]

调和胃气炙甘功,硝用半升地道通,

草二大黄四两足,法中之法妙无穷。

© http://zs.zerhh.com  木耳养生网   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