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

大众养生 >> 正文 >

中药土茯苓一般用量是多少克土茯苓的用法用量

土茯苓平,味淡微甘,归肝胃经,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

(一)传统用法

土茯苓性平,味甘、淡,入肝、胃经。功效为利湿解毒。

本品甘淡,利湿解毒,为治杨梅疮毒之良药,而对梅毒筋骨拘挛功效更佳,单用有效,若与金银花、威灵仙、甘草等配伍,疗效更好。此外,本品尚能解水银、轻粉中毒。惟淡渗伤阴,肝肾阴亏者不宜服。又古书载,在服药期间忌饮茶,饮茶能致脱发,用当注意。临床报道,本品对小儿先天性梅毒口腔炎及现症梅毒均有疗效。现在临床上亦常用于肿瘤、肝炎、胆囊炎、脉管炎及牛皮癣等病。

(二)用量标准

煎服15~60克。

(三)名医绝招

钱伯文(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)

土茯苓主治消化道肿瘤、骨肿瘤。此外,还常用于湿热疮疡、梅毒、筋骨拘挛疼痛及瘰疬疮肿。

治湿热毒盛的消化肿瘤,以土茯苓30克,配白花蛇舌草15克,薏苡仁20克,川黄连、蚤休各10克。

治湿热所致的骨肿瘤,以土茯苓30克,配薏苡仁、菝葜各20克,川牛膝、乳香各12克,没药9克。

韩子江(泰安市二医院主任医师)

土茯苓主治无名高热、肾炎、皮肤病。配伍用量为土茯苓30克。

治无名高热,以土茯苓配葛根各30克,金银花20克,大黄10克,羚羊角粉1克。

治肾炎,以土茯苓配益母草、白茅根各30克,金银花20克,淡竹叶10克。

治皮肤病,以土茯苓30克,配苦参、蛇床子、蝉蜕、防风、牡丹皮、白鲜皮各10克,生地黄15克,白矾3克。

王文春(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)

土茯苓配伍用量为20~30克。

治慢性前列腺炎,配金银花20克,土贝母、虎杖各15克,生地黄、红藤、红花、王不留行、苯妥英钠片能长期吃肢体无力泽泻各12克,赤芍、泽兰、川牛膝、生甘草各9克。

治前列腺增生,上方加煅龙骨、煅牡蛎各20克(先下),同时服用己烯雌酚1毫克,每日3次,连服10~19日。

治泌尿系感染(包括尿道炎、膀胱炎、肾盂肾炎、非淋菌性尿道炎),配生地黄、土贝母、海金沙(包)各12克,石韦15克,通草*9克。

治血尿,配白茅根30克,大蓟、小蓟、仙鹤草各12克,严重者配水牛角20~30克。

宁贵杰(甘肃中医学院教授)

土茯苓主治各类骨髓炎,配伍用量为9~15克。

治慢性硬化性骨髓炎,配生地黄、牡丹皮、连翘、皂角刺各12克。

外用冲洗慢性骨髓炎的伤口,配金银花、黄柏、硼酸各12~15克。

宋贵杰教授认为,慢性骨髓炎合并疮口不愈合,流脓不止及硬化性骨髓炎肿痛不适,必用土茯苓。

叶傅惠(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)

治肾病综合征合并痤疮,以土茯苓配蛇床子、地肤子、知母、黄柏、牡丹皮、赤芍各15克,千里光30克。

李寿山(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)

治病毒性肝炎迁延期或活动期的厌油腻、纳呆食少、胁肋胀痛、苔腻脉滑,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,以土茯苓30克,配柴胡、虎杖各15克,枳壳10克,白花蛇舌草20克,甘草6克。

治慢性肾炎证属脾肾亏虚,湿瘀互阻,水肿时起时伏,尿蛋白阳性,以土茯苓配黄芪各30克,丹参20克,益智仁、仙灵脾各15克。

治急性风湿热,关节红肿热痛,发热微恶风寒,舌红苔腻,脉滑数,以土茯苓配败酱草、桑枝、忍冬藤各30克,老鹳草20克,木通15克,甘草10克。

治湿热下注之乳糜尿,症见小便混浊,上有浮油或带血丝,少腹坠胀,舌红苔腻,脉滑者,以土茯苓30克,配石韦、车前草各20克,石菖蒲、乌药各10克。

李寿山主任医师认为,土茯苓治梅毒,解汞毒,验之临床确有疗效。古说土茯苓与茶同饮,使人脱发,临床未见其实。

(四)临床妙验

顽固性头痛

梅建新老师以土茯苓30~60克,随证加味。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,总有效率为97.8%(《河北中医》1988年6期)。

梅毒

朱延山老师以土茯苓60~240克,苍耳子、白鲜皮各15克,甘草10克,水煎,每日1剂,分3次服,20日为1个疗程。治疗梅毒400例,其中隐性301例,通过3次血清检验,转阴者357例,进步者26例,无效17例,总有效率为96.8%(《福建中医药》1960年3期)。

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

李百揆老师给病儿母每日服土茯苓9克,病儿每日服土茯苓6克,均水煎,分3次服,服药4日,小儿全身红疹全消,口腔溃烂大见好转,共服药8~9日痊愈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57年8期)。

© http://zs.zerhh.com  木耳养生网    版权所有